進攻能治百病!但湖人的防守呢?
新賽季開打一個多月,湖人以12勝4負站穩西部上半區。
東契奇+裏夫斯雙核聯手,進攻確實漂亮,角色補強也在逐漸磨合成型;隨著詹姆斯回歸,球隊核心陣容基本完整。

表麵來看,一切似乎都在朝著最好的方向往前走,這支湖人也是久違地讓人感受到本賽季有機會。但最容易讓人忽視的是,出色戰績下,並不代表球隊完全沒有問題。
特別是把湖人放進目前西部最強一批球隊中對比,麵對雷霆、火箭、掘金,如果湖人想穩穩進入爭冠席位,目前至少還有一個根本問題:
湖人的防守,距離真正的爭冠級別,還有一段距離。
不可否認,本賽季湖人的進攻觀賞性確實提升不少,場上籃球流動變快,外線三分命中率也在提升,攻防反擊也更成熟。

但同樣是事實的是,他們的防守問題也開始被擺上台麵。在比賽中,時常暴露出一些尷尬回合:
外線漏給對手空位、底角射手漏人、弱側輪轉慢半拍、內線溝通失誤、轉換防守失位;
這些現象的後果也很明顯,明明可以一波流把比賽打花,結果突然出現連續漏防,進攻斷線;要不就是比賽明明處於膠著局麵,結果突然一瀉千裏落敗。
對於湖人球迷而言,“湖三崩”的口號屬實是再熟悉不過了。
而麵對這些局麵,湖人唯一的解法還是隻能依靠東契奇、裏夫斯硬解,這個選擇的代價也很明顯,東契奇場均出場36.2分鍾,裏夫斯則是36.1分鍾。放眼全聯盟大多數核心球員,這二人的負擔已經相當大了。

對比來看,約基奇場均34.8分鍾,亞曆山大33.2分鍾,這才是成熟強隊的輪換節奏。
而在核心球員的高負荷出戰下,湖人防守效率位居聯盟第17,進攻效率則是聯盟第9。進攻還能夠支持他們在常規賽打出成績,但中下水平的防守效率,想爭冠就遠遠不夠了。
回看過去20年的冠軍球隊,基本所有球隊防守效率都在聯盟前十水平,掉出前十行列的,僅有2018勇士和2023掘金。
雖然防守並非球隊全部,但“防守贏得總冠軍”這句話,還是有一定道理的。而湖人如果不能把防守提升到前十、甚至前五級別,季後賽麵對更高強度對手時,終究還是會暴露問題。

對於湖人的防守,細分單節來看,他們並非防不住,主要在於防守強度不夠穩定:
場均第一節失分31.2分,聯盟第22;
場均第四節失分26分,聯盟第3;
巧合的是,這兩節都是主力出場時間,這個差距說明什麽問題呢?
湖人的防守強度,主要需要慢熱進入狀態;大多數時候,他們並非一開場就能夠保持強硬防守,而是會進行到一段之後才開始認真布防。
這樣的選擇不難看出問題,如果開局被一波流打穿,末節需要花雙倍體力都不一定能追回來;逆轉戲碼固然好看,但終究不能每場比賽都指望最後逆轉。
逆轉比賽的代價,是球星體能的高消耗,而體能耗盡,再想勝利也就很難了。

這就不難讓人疑問:湖人的防守為什麽時好時壞呢?
從表麵來看,背後的原因不難理解:
目前的湖人防守更多取決於心態,而並非能力。
他們可以全員保持強硬防守,甚至是東契奇,本賽季變瘦之後的防守也是大幅進步;艾頓補上護框短板,其餘補強的角色球員也能夠保持穩定強度。
但問題就在於此,湖人經常出現一些不防的回合,輪轉少一步、補位慢一拍、溝通差一點,球隊防守也隻能被連續打穿。
在這一環上,特別需要說明的是老將詹姆斯,他的防守選擇,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全隊。很現實的情況,40歲的詹姆斯已經不可能每球必爭,他會選擇節省體力,在一些有把握的回合中全力防守。

但問題在於,當隊內話語權最大的人選擇放棄一些細節,其他角色球員自然也會受到影響。
對於冠軍球隊,他們的防守更多靠球隊文化和比賽態度,不能因為“不確定能防住”就選擇放棄防守;但如果球隊領袖都在這麽做,球隊防守體係自然難免鬆懈。
簡而言之,湖人本賽季的防守波動,本質上並非是防不住,而是沒有建立起“每一個回合都要專注防守”的冠軍球隊習慣。
湖人確實是一支強隊,但如果標準換成爭冠級別球隊,答案或許就沒有那麽輕鬆了。
當對手實力拉滿,季後賽每回必爭時,甚至是裁判哨聲不利、核心輪換縮短時,湖人這種“不穩定的防守”,難免被無限放大。

而這個短板很難靠交易解決,等到湖人能從開局第一分鍾到最後時刻都保持防守強度,那時他們才算得上真正的爭冠球隊。
